春夏交替,本该到了精神抖擞的季节,有些人却打不起精神,稍微一动就提不起气,感到呼吸困难。据不完全统计,每年3月到5月,呼吸科门诊因呼吸困难就诊的患者占到近3成。
俗话说“人活一口气”,喘不上气是非常难受的,这类情况常被患者描述为“憋气”“气短”“胸闷”“气儿不够用”等,医生则统称为“呼吸困难”。呼吸困难患者在生活中非常多见,但他们常常由于复杂的病因和千差万别的治疗方案不知所措,还有一些患者因症状较轻而迟迟未就医。对此,北京安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杰、主任医师万钧梳理了一份“呼吸困难就医指南”,希望帮助患者尽早发现身体异常,正确、有效地就医。
什么原因让人“喘不上气”
呼吸困难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,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,客观上则表现为呼吸频率、节律和深度的改变,可由肺脏、心脏、血液、神经及精神等多个系统的疾病所致。有时候,容易被忽视的轻微呼吸困难可能与一些严重疾病相关,如肺栓塞、心肌梗死、气胸等;有些看似严重的呼吸困难,病因却不是器质性疾病,而是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。
从本质上来看,呼吸困难就是身体感到氧气不够用而产生的表现。那么,氧气是如何在人体内输送、利用的呢?呼吸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。呼吸系统由鼻、咽、喉、气管、支气管和肺组成,负责为身体细胞提供氧气以及排出二氧化碳。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泡,再透过肺泡壁进入血液,最后由血液系统运输到全身各个脏器。因此,在氧气吸入、运输及利用等环节中出现任何问题,都有可能造成呼吸困难,病因自然也隐藏在其中。
呼吸困难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4种。
1.氧气吸入通道不畅从鼻腔到肺泡,任何一处出现阻塞或者狭窄,导致氧气吸入通道不畅都有可能引起呼吸困难。
常见疾病为:上呼吸道感染(感冒)、气管或支气管异物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支气管哮喘、支气管扩张、肺癌等。
2.肺部发生器质病变呼吸系统的末端是肺泡壁,决定氧气是否能够成功交换,如果出现肺泡被充填、肺间质增厚、肺血管阻塞等情况,就会导致氧气交换障碍,进而出现呼吸困难。
常见疾病为:病毒性肺炎、肺间质纤维化、心力衰竭导致的肺淤血或肺水肿、肺血栓栓塞症等。
3.红细胞减少致中重度贫血氧气进入血液后,还需要红细胞运输到各个器官,当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氧气运输不足时,也可引起呼吸困难。
常见疾病为:中重度贫血。
4.大脑、神经、肌肉无法正常调控呼吸人的一呼一吸均由大脑发出指令,再经神经系统传导指令、呼吸相关肌肉执行命令,如果这条信息通路中任何一个环节有误,都可导致呼吸动作障碍,进而出现呼吸困难。
常见疾病为:脑出血、重症肌无力、胸壁损伤、药物导致呼吸肌麻痹等。
除了以上4种原因之外,因生活节奏过快、压力过大带来的精神紧张、焦虑等心理问题,同样也能引发呼吸困难。
出现轻微呼吸困难不应忽视
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从轻微的胸闷气短到严重的呼吸窘迫,可以说是千差万别。医生建议,一旦呼吸困难的症状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,就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。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、意识丧失、口唇发紫等,陪护者需立即拨打120求救,以免病情进展危及生命。而比较棘手的情形是,一些对缺氧敏感性差、耐受性强的老人或者外伤、手术后活动受限的患者,对于轻微的呼吸困难容易因“无感”而忽视这种不适感,从而错过最佳就诊时机。
患者怎样准确识别轻微呼吸困难,并及时就诊呢?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。
一是在安静不活动的情况下无呼吸困难,但快走、爬山或干重体力活儿后出现呼吸快、喘不上气,明显感觉体力下降或比不上同龄人,即所谓的“动辄喘息”。
二是呼吸困难伴有喉间哨笛音,明显呼气困难,可能伴有咳嗽、无痰或少痰,有的症状具有季节性,即所谓“慢性、反复发作的喘、咳”。
三是常常觉得乏力,伴有胸背及两侧肋间持续性酸痛,午后及夜间更为明显,休息后或晨起时缓解,这可能是由呼吸频率增快、呼吸幅度增大导致呼吸肌疲劳所致。
四是白天没有明显不适,但夜间睡眠需要垫高枕头,不然就会觉得胸闷,甚至难受到需要坐起来才能缓解,有的患者还可能伴有双下肢水肿,即所谓的“平卧即喘”。
五是一些失能老人突然出现呼吸加快、鼻翼扇动、嗜睡、活动减少、表达减少、进食差、大小便失禁等表现,且测指尖血氧饱和度小于93%,即所谓的“沉默性缺氧”。
以上5种情况,患者身处其中时,不一定会表述成胸闷气短或理解为呼吸困难,但实际上这些很可能是某些潜在疾病的预警信号,需给予重视并及时就诊。
首选就诊科室因病而异
如上所述,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有很多种,如何识别自身呼吸困难的特点并准确定位就诊科室,是一个难题。临床上,呼吸困难因为病情轻重缓急或不同特点,首选的就诊科室和检查内容是不同的,下面总结几种常见的情形供大家参考。
紧急出现的呼吸困难或者呼吸窘迫,伴口唇紫绀,尤其伴有意识模糊、晕厥、昏迷等,需紧急呼叫120,将患者送到医院急诊就诊;
吸气时费力、伴高调喉间哨笛音,可能是上呼吸道梗阻的问题,建议患者耳鼻喉科或呼吸科就诊,进行喉镜、气管镜检查;
感觉出不了气,伴咳嗽、咳痰、哮鸣音,或有多年反复发作史、有吸烟史、有花粉过敏史,活动耐力下降等,则可能为慢性气道疾病(如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),建议患者呼吸科就诊,进行胸部CT、肺功能、支气管激发试验等检查;
活动后胸闷气短,伴双下肢肿胀或胸痛、咳粉红色痰等,既往有心脏病,可能为心力衰竭,建议患者心内科就诊,进行超声心动图、心电图、BNP等检查;
活动后胸闷,伴单侧下肢肿胀,尤其是近期有下肢外伤骨折、手术病史,可能为肺血栓栓塞症,建议患者呼吸科就诊,进行D-二聚体、超声心动图、肺动脉增强CT检查;
胸闷气短伴面色、口唇、眼结膜苍白,常有乏力,可能为贫血所致,若同时出现黑便建议患者消化科就诊,出现月经量增大则建议妇科就诊,无明确出血情况的,建议血液科就诊;
呼吸节律紊乱伴头晕头痛、口齿不清、单侧肢体麻木甚至意识障碍,可能为脑出血、脑梗塞,建议患者神经内科就诊,进行头部CT、头部MRI检查;
情绪激动(吵架、生气)、精神压力大便会出现浅快呼吸伴肢端麻木、肢体无力,而情绪稳定、注意力分散、长吸气或长叹气、运动后又能缓解的,多为精神心理因素所致,建议患者精神心理科就诊。
患者准确自述病情很关键
正因为呼吸困难的病因迥异、症状表现多样,诊断过程也不一定顺利。患者在就诊时首先应尽量回忆和准确描述引起呼吸困难的诱因,比如,是否与闻刺激性气味、季节、活动等有关。不同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各不相同,准确而特异性的诱因有时对疾病的诊断能起到“一锤定音”的作用。
其次,患者要关注呼吸困难发作及持续的时间,是间歇发作还是持续存在?是早晨重还是午后或晚上重?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相隔了多长时间?病情的特点与病程的长短可以帮助医生划定疾病范围。同时,还要留心呼吸困难加重与缓解的因素,如是否与运动、身体姿势、周边环境等因素相关等。
另外,对于与呼吸困难相关的其他症状,患者也应告知医生,如是否伴有咳嗽、咳痰、咯血、胸痛、发热、下肢水肿等症状,症状描述得越全面,越能够展现疾病全貌。患者既往详细的病史资料也不要有所隐瞒,包括基础病史、用药情况、过敏情况及近期做过的检查化验等,一方面可避免重复检查,另一方面便于医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,对疾病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。
综上所述,呼吸困难是一个常见且复杂的临床症状,它涉及多个系统的疾病,其出现可能预示着身体内部存在某种疾病或病理过程。这份就医指南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呼吸困难,根据不同表现有的放矢地去相应科室看诊,避免反复就医造成病情延误。同时,患者准确表述呼吸困难的特点(诱因、持续时间、加重或缓解因素等)以及进行必要的检查化验,将有助于医生快速找到病因,制定最佳诊疗方案。
(供图:视觉中国)